2022-03-11 14:27:12 保山华图考试网 http://baoshan.huatu.com/ 文章来源:云南华图
以下内容~点击查看 | |
2022云南公务员考试题库及解析汇总【每日一练汇总】 | |
2022云南省考助力汇总_省考行测备考攻略 |
云南省考专题信息网 云南省考职位库
2022云南省考信息汇总(包含公告/岗位表/大纲/报考指南等)
1 、(单选题)下图为给定的多面体及其外表面展开图,问字母A、B、C、D和数字1、2、3、4代表的棱的对应关系为:
A.1-D,2-B,3-C,4-A
B.1-C,2-B,3-D,4-A
C.1-D,2-A,3-C,4-B
D.1-C,2-A,3-D,4-B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本题考查六面体立体图形和其展开图中边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分析图形对应关系。
将展开图中的深灰色面和浅灰色面进行旋转,旋转至如下图中的位置。旋转后展开图和立体图形中线条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A选项。
考点: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立体类、六面体
2 、(单选题)对于植物而言,固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过程,即植物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成其可用的形式并固定在根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配备了根瘤这种独特装备的豆科植物(如大豆、三叶草、苜蓿和羽扇豆)才能从细菌—植物共生关系中获益。然而新研究发现,固氮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树的其他部位,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根瘤的参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一些松树的树根部位没有根瘤,但却有真菌生长,可以与松树互换营养
B.一些没有根瘤的植物与豆科植物间隔种植时,也能发生固氮作用,增加产量
C.某些在氮元素稀少的环境中生长的柳树,如果施用氮肥,也能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D.杨树枝条富含微生物,枝条可与其所含的固氮菌相互作用来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固氮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树的其他部位,这一过程(从细菌—植物共生关系中获益)并不需要根瘤的参与。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了一些没有根瘤的松树有真菌,并与松树互换营养,但是这一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固氮作用,以及该过程发生的部位,均无法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有些没有根瘤的植物与豆科植物间隔种植时也能发生固氮作用,但是无法确定该植物发生固氮作用是否是在“豆科植物的根瘤”参与下完成的,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增加产量,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该项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指出杨树的枝条(即没有根瘤的部位),可以在其所含的固氮菌作用下(没有根瘤的参与)来获取氮,即从细菌—植物共生关系中获益,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论证
来源:2019年0907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05题、2019年0907重庆法检系统考试《行测》第100题
3、(单选题)小张和小王在同一个学校读研究生,每天早上从宿舍到学校有6:40、7:00、7:20和7:40发车的4班校车。某星期周一到周三,小张和小王都坐班车去学校,且每个人在3天中乘坐的班车发车时间都不同。问这3天小张和小王每天都乘坐同一趟班车的概率在:
A.3%以下
B.3%~4%之间
C.4%~5%之间
D.5%以上
解析
考点: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概率问题、基本概率
4 、(单选题)由于史料异常丰富、古今中西互相杂糅等因素,导致中国近代史愈研究愈错综纷纭,不知如何贯通。如果________于从某一角度进行宏观叙述,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遗漏掉许多本不应忽视的人物、学说与史事,时移世易,便容易被有心之士以“恢复历史真相”为借口,将另一些或许本不能成为“主线”的因素聚焦放大,以史书为政论,________,灌入自己心中的济世良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结偷梁换柱
B.拘泥移花接木
C.立足避重就轻
D.着眼暗度陈仓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首句指出由于史料丰富、古今中西杂糅等会导致中国近代史研究很复杂,第二句要表达的是如果仅从某一角度切入,就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A项“纠结”指使陷入困惑或混乱状态,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拘束,文中没有消极色彩,仅是客观表述“如果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会有问题”,排除B项。C项“立足”指站稳,比喻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站稳脚跟;D项“着眼”指注目,考虑。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文中提到“以……为借口”及故意放大一些因素,以及“灌入自己心中的济世良方”,都有“故意骗人”的含义。C项“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无“欺骗”之意,排除C项。D项“暗度陈仓”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来源: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公检法) 第27题
5、(单选题)对下列古语所蕴含法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法律应当服从民意
B.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严刑峻法有其局限性
C.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D.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语蕴含的法律思想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出自《商君书·壹言》。因为法令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所以在立法之初,就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执行性,民众的支持程度,而不是说法律应当服从民意。A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说明要想社会秩序井然,不能光靠刑罚和杀戮,还要重视道德教育。也就是说严刑峻法有其局限性。因此,B项说法正确。
C项:“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出自《韩非子·饰邪》。意思是:国家有了固定的法制,即使遇上危难也不会灭亡。也就是说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C项说法正确。
D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出自《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意思是:天下大事,困难之处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有法必行。说的是执法中依法落实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因此,D项说法正确。
考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他
来源:2019年1207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A卷)第11题
↓↓↓备战公考,多款资料任您选↓↓↓
冲刺课程:1元=70+课时网课( ¥1)
更多试题:2022版云南省考考前冲刺试卷( ¥49)
图书推荐: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39起)
备考礼包:云南省考备考礼包(¥0起)
2022公务员考霸笔记6本套(¥49)
(课程+图书)彩云公考(¥19)
特惠申论字帖十五天练好字(团¥9.9)
+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解锁更多备考题~还能催更哦